为深入贯彻落实荆门市委、市政府“新春第一会”会议精神,荆门市公交集团紧紧围绕全市“七个突破”战略部署,立足民生服务、主责主业,以“绿色转型、智慧赋能、服务提质、城乡融合”为主线,聚焦增强核心功能,提高核心竞争力,科学谋划2025年重点工作,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公交。
聚焦“产业转型升级突破”,加速绿色公交体系建设
探索建设“光伏+储能”充电站。在公交停车场铺设光伏板,配套亿纬动力储能电池系统,光伏发电余量实施“余电上网”,对冲车辆电费,提升充电效率,保障电网稳定运行,进一步优化营运成本,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。
产业链协同发展。联合本地车企、电池企业探索“公交+产业”合作模式,车辆轮胎、电子屏等设施设备维修更换时,优先选用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产品。全力推动与亿纬动力合作的电池服务站落地使用,推动现有新能源车辆本地化维护与配套服务,助力荆门新能源产业链延伸。
聚焦“城市功能品质突破”,优化公交线网布局
精准匹配城市发展。围绕高铁西站、长城工业园、化工循环产业园等企业园区实际客流需求,动态调整公交线路,开通通勤专线,实现“产业布局到哪里,公交服务就延伸到哪里”,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贡献力量。
城郊线路保障。进一步发挥公交线路保覆盖、保基本的作用,对城郊线路进行二次优化调整,增加线网覆盖面积、范围,提升运行效率,保障乡镇居民更便捷出行。
聚焦“乡村振兴突破”,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
全域公交网络建设。积极配合市交通运输局,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,提升公交出行效率和周边5个乡镇的公交通达率,加密乡镇班次,确保日常运营中周边乡镇的公交通达率稳定在95%以上。
公交便民服务延伸。依托乡镇公交站点优势,积极与社区服务机构合作,探索在部分枢纽站增设便民服务点,提供信息咨询、公交卡办理、年审等服务,助力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。
做优“菜篮子”专线。建立菜农反馈渠道,定期收集意见,结合菜农需求和城区菜场分布,合理延伸、调整线路,增设热门菜场及大型社区停靠点,改造专线车辆车厢,设专门货物摆放区,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。
聚焦“数字赋能突破”,打造智慧公交新标杆
提高公交智能化水平。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,全面接入国产北斗定位系统,实现全线车辆实时查询,有效减少乘客候车焦虑;重构荆门公交“一卡通”系统,增加云公交平台;完成公交ERP信息化管理系统(二期)建设;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,实现对公交车辆、人员、线路的实时监控与精准数据分析,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。
全场景便民服务。与“I荆门”APP信息互通,资源共享;推广无感支付、到站预测功能,在部分线路试点“刷脸乘车”;争取电子站牌站点全覆盖,提供实时信息查询、周边服务导引。
聚焦“民生保障突破”,提升服务品质温度
深化无障碍设施改造。结合客流数据,优先在老年人、残障群体乘坐率高的线路(途经医院、公园等)安装公交车无障碍踏板设备,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无障碍站台改造,保留现金、IC卡等传统支付方式,开设“爱心预约热线”。
精准落实政府惠民政策。高质量落实敬老卡、爱心卡、荆英卡等民生服务项目,精准落实惠民政策,将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深度融合,确保政策直达基层,传递民生温度,形成“政策设计-服务供给-群众感知”的闭环,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。
聚焦“主责主业突破”,筑牢群众幸福出行路
安全服务优化。持续推动车辆设施设备更新维护,定期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、技能竞赛,提升驾驶员应急处置能力;完善车辆、场站安全设施设备,确保乘客安全、便捷、绿色、无障碍出行。
应急能力全面提升。制定完善多场景应急演练计划,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,加强与公安、医疗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确保极端天气、突发事件下的公交运营安全与保障能力。
特色服务品牌创建。加快完成“党员示范线”“巾帼示范线”“廉洁示范线”三条示范线路的创建,结合线路特点开展“礼让斑马线”“车厢文化展”等活动,打造更多具有公交特色的文化,成为业务发展的强劲引擎,在服务中传递城市文明新风。
聚焦“改革创新突破”,激发国企内生动力
推动人才强企战略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,通过招硕引博等“外引”方式和发掘培养内部人才的“内送”方式,不断壮大人才队伍;加大培训力度,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,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提升学历的员工给予激励,推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。
做强做优辅业。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,做实定制公交、公交广告、巡游出租车、汽车维修等业务。通过“主营业务+三产业务”打造多元化营销产品,构建综合营销体系,增强市场竞争力,实现三产业务完成利润1000万元。
荆门市公交集团将以“七个突破”为行动纲领,以“市民满意”为最高标准,踔厉奋发、实干争先,奋力书写新时代公交事业的合格答卷,为荆门“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,在支点建设中担当更大作为”贡献公交力量!(唐晓阳)
荆门公交
BUS DYNAMIC
荆门公交报
JINGMEN BRIEFING